从3月20日凌晨开始,国内成品油价又涨了,97号汽油突破8元大关,93号汽油也将突破8元大关。舆论怨声载道。这是在今年2月8日涨价基础上再次上涨,涨幅达7%。油价这两年多来基本上是稳步上涨偶有微调,今天的97号汽油价和2009年11月10日相比,两年零四个月时间,涨幅达到29.3%,显然已经远远高于GDP增长率,更高于普通民众的收入增长。
但油价上涨,更多还是受国际油价影响。由于中国的成品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国内成品油价格长期看涨是大势所趋。
高油价有利有弊。它在一些国家被当成强制环保的利器。中国现在这样一种人人开车上下班的出行方式,既不合理,也不健康和环保。未来中国的城市还会越来越大,汽车还会越来越多,像北京这样,500万辆汽车可以头尾相连绕二环路486圈,都齐刷刷地出行,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会瘫痪!
但高油价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油价涨百价涨。事实上,本次油价上涨的效应还没有传导到末端的农业,此前的农产品价格已经开始上涨。春节过后,北方人最常吃的大葱都快成奢侈品了。与往年相比,大葱的价格翻了几番,甚至有媒体曝出10元钱只能买到两根大葱,买一根大葱的钱可以买10多枚鸡蛋。“向钱葱”一词很快爆红。
3月22日,网络上传出颇能吸引眼球的“各地合理房价图”,有关“专家”说,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家庭6年的总收入可以购买一套房子,以此我们就可以推算出各地的合理房价,“理想化状态”下的“合理房价”分别是:上海5734.5元/平米,深圳5475元/平米,北京4935.45元/平米,杭州5055元/平米……各地也可以根据地方政府公布的收入数据如法炮制,得出的“合理房价”想必都会在现有房价的三分之一以内。
这些数字比较魔幻现实主义,至少得穿越回到十多年前。但在过去14年间,中国的广义货币(M2)数量以平均17.5%的增长率在增加,最高速度为2009年的29.4%,最低为2000年的12.3%;而且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在过去14年时间里有11年),货币数量增长率都高于GDP增长率。其中,2009-2010数据来自财政部,其他年份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世界上有什么地方货币量如此大量增长而物价却能保持十年不动的?我们在拿高房价开刀的时候,何时又拿高车价高菜价开刀呢?
3月21日,在某发布会上,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中国中小城市房价收入比在合理范围内,但大城市比例过高,比如北京房价是由在京的有钱人决定的,这种情况导致许多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10以上,大城市房价收入比很可能永远不会回归合理水平。
事实上,人口急剧流动的时代,大城市房价由外来人口决定,中小城市房价由“望乡人口”(也就是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口)决定,都不是由“本地人口决定”。不论是大城市的外来人口,还是中小城市的“望乡人口”,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根本没有统一的“房价收入比”。所以,“房价收入比”、“合理房价”云云,往往因找不到相对稳定的参照系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由于油价上涨等多种因素并存,中国的通胀时代远未结束。
在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持续下降、经济增长持续上升的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耗却持续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00年的30%上升至2011年的56%。法国能源统计公司Enerdata公布首份2009能源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能源消耗量超越美国排名世界第一,印度则超过俄罗斯,排名世界第三。但同时,3亿人口的美国2008年GDP总额是14.33万亿美元,1亿多人口的日本是4.844万亿美元,13亿人口的中国则只有4.5万亿美元。它意味着我们现在高能耗、低附加值、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果不转型,可以,你要石油吗?人家可以卖给你,但可能是天价。
面对油价长期看涨的国际形势,我们除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有一张牌可以打,那就是打破经济领域中普遍的垄断。打破垄断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效率,也能大幅度提高员工工资水平,让百姓收入增长赶上甚至超过物价的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近期发布报告指出,垄断的存在是造成中美企业工作效益差异,进而造成工资水平差异的真正根源。广泛存在于垄断部门的既得利益者,是限制中国生产率提高的主要阻力。如果中国进行去垄断化改革,从长期来看,中国的人均GDP将增长10倍。
垄断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它扼住了绝大多数老百姓收入上涨的咽喉,也扼住了中华民族命运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