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特别推荐 >> 家庭区 >> 列表 >> 正文
谁的家门口能有大自然
2013-6-18 10:32:28    来源:生活周刊    我要评论(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在一次科技馆湿地亲子活动中,4个孩子在进行自然观察时,躺在了草地上。其中,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起先有点胆怯,问她的妈妈是否可以躺下来,小女孩的妈妈说可以。后来,志愿者才了解到,这是四个孩子第一次躺在草地上,在他们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这样肆意地与绿草有过亲密的接触。
  
  另外一个故事,是一个学龄前儿童的答案。当他被问到牛奶从哪里来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从超市……
  
  讲到这里,很多大人一定不禁黯然:我们的自然教育怎么了?美国作家Richard Louv用“自然缺失症”(nature deficit disorder,NDD)来描述这些与自然已经越来越脱节的孩子,他在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这样一个术语。
  
  同样的结论,来自于近日上海野鸟会与上海绿洲进行的一个有关自然缺失症的问卷调查。在这份来自全国20个省市,1307份孩子和家长的调查显示:有40.78%的孩子每周花在看电视、上网、玩各种电子游戏产品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其中有4.67%的孩子一有时间就上网玩游戏,约9%的孩子每天花费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
  
  在都市化进程的当下,自然教育被缺失,自然被搁置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之外,甚至完全被割裂的又岂止儿童?
  
  现实,有许多无奈。城市里已鲜见可以与自然来番亲密接触的机会。有时,不是人们不想,而是在我们的生活半径里,甚至找不到自然。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主任达良俊最早释义了“绿色沙漠”的弊端。自然是什么?只需要几片绿叶,几丛花草,一处绿地,一片植被?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绿色沙漠,是按照人类的主观臆断,以一种符合我们美学需求和园林绿化的标杆,塑造的城市绿地。它们也许很漂亮,有修剪干净的草坪,有整齐划一的树干,大片移植而来的纯林(单一植物),满眼尽是盈盈翠翠,一片生机勃勃,却听不到鸟啼虫鸣,看不到自然界多样化物种的和谐共生。
  
  所以,自然不是简单的绿意盎然,它是一整个生态体系,从植物、到昆虫、到鸟类、到两栖爬行类,从动植物、到微生物,到整个地下森林,是个庞大的可以维持自循环的生态链。这也正符合达良俊教授在城市森林中模拟自然,构建“近自然森林”的设想。
  
  人类对自然的不了解,时常会让我们犯一些无知的错误。在许多野保志愿者眼中,外来物种侵袭本土,正在危害我们已有生态链的平衡。
  
  芮东莉在做自然笔记时,时常会发现这样的情景:她在科技馆湿地的小池塘里,发现了小龙虾、牛蛙这些外来物种。“小龙虾太厉害了,一钳子下去,就可以夹死一个本土物种。”这些物种在它们的新领地里没有天敌,它们却成了这个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天敌。最有名的外来植物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是一种菊科植物,因为极具观赏性被引入国内。“一枝黄花特别霸道,它们密密麻麻地生长,根连着根,很难拔除。它生长的地方,其他植物根本没法扎根生存。”
  
  姜龙在金泽镇岑卜村的河道里发现类似的情形:锦鲤、巴西龟、鳄龟被不适当地放生,影响了当地物种的生存。像空心莲子草,侵入农田河道,影响了河道运行,危及当地的生态环境。
  
  如果我们还在肆意妄为,也许,我们的后代只能通过标本去认识自然。
  
  现实的伤痛是,每年,因为光污染,因为城市里辉煌的灯光,让萤火虫在交配季无法通过萤光找到配偶,导致种群数量迅速下滑。沿海的大片滩涂变为农田,变为建筑,迁徙的候鸟在经过此地时,没办法停留,补充食物来源。野鸟会会员姚力说,这些环境的变化,对野生鸟类,可能是灭顶之灾,也许很难恢复。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