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黄梅戏”情结
2010-7-22 10:19:1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为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这是安徽黄梅戏《女驸马》中最经典的唱段。这些年来,一直背井离乡,独自漂泊在外,每逢听到这熟悉的旋律,都会让我如此地沉醉,不知归路,似乎回到了当初那个懵懂的年纪。依稀在梦中想起,在家乡的桥头上,伴着这熟悉上的旋律,那些身着红袍,帽插宫花的戏曲爱好者对着行人,模仿着各样的身段与唱腔。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安徽安庆人,我的家乡安庆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在我们那里,无论是德高望重的老者,还是黄花垂髫的小孩,又抑或是日日忙绿的年轻男女,如果说到京剧,说到昆剧等或许有人不知道,也不会唱。但是,只要提到“黄梅戏”,人人都能一马当先,来几首最经典,最拿手的。从偏僻乡村到郊外小镇,从大街小巷到繁华街市,没有人不知道冯素贞,也没有没有听过“女驸马”的故事,更没有人不知道一代名角严凤英。当人们下了班,当人们悠闲的时候,当人开始庆祝什么事情,街头,天桥底,小区里,公园中等等地方,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黄梅戏”那些经典的旋律。或播放着CD听着,或者轻装上阵,一人清唱着,或众人合作,粉墨登场。每逢到个这些地方,路上穿梭的行人,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来的,都不禁驻足观赏,为演唱者捧个场,聆听着几首。
小的时候,爸妈就告诉我,“黄梅戏”可不好唱!而且,不会唱可以,但是要唱了就要唱好,不能为“黄梅戏”抹黑丢脸!然后,我就经常地看着别人唱,学习着他们的身段走法,模仿着各种各样的唱腔。在“黄梅戏”里的世界里,我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怄过气;我也做过“秦香莲”,为陈世美流过泪水;我也做过“牛郎哥”,与织女在鹊桥相会。于是,冯素珍成了我人生的榜样,女驸马的故事伴着我成长,为了我的理想而追逐着,为了我的佳人而执着着。
然而,时光匆匆,我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懵懂少年。生活是现实的,为了生存,为了能在这个纷扰的世界安稳地停留,我开始进行了寥寥无期的漂泊。于是,长亭外,古道边,伴着“黄梅戏”的旋律,家人和朋友给我千里送别!这些年,颠簸流离,四海为家,却不知不觉中与家乡渐行渐远。苦与乐,弹指间,到处风雨,千里尘烟。耳边也很少再去听到那让我动心的曲调,女驸马的故事也只藏在了心间。流浪中去了北京,开始喜欢了京剧,也特地拜了个师傅学了学。虽然是国粹,虽然京剧的好、产生也源自“黄梅戏”。但是,一转身、一变腔之间,无法找到“黄梅戏”给我的那种熟悉舒心的感觉。于是,北京一夜后,我便开始舍弃京剧。也一度地喜欢流行金曲,时常去KTV播放,雷打不动地都会点些流行音乐反复模唱。但是,辗转反侧后,便开始厌倦,总觉得都是一个调子,一个腔,毫无特色,了无情趣。
在外面的生活,所有的快乐、悲伤、寂寞都是一个人的。但是,不曾为过往而悲伤,也不曾为前方而迷茫,就像“黄梅戏”戏曲一样,永远默默地前行着,融入每个人的血液,将我带回自信的世界里,无论前方多少风雨,多少坎坷。然而,时常也会一个人在漫漫长夜里,左右徘徊,愁绪万千,离索无限,久久不能入睡。等到早上醒了,阳光懒懒的爬上了窗,摸摸眼角,再看看枕头,湿漉漉的一片。那个时候我知道,我落泪了,因为我想念“黄梅戏”了!
于是,每逢过年过节,即使再忙,我也会抽些时间去安庆老家看看,不让那些在断桥为我送别的人痴痴等待,不让长亭外为我送别的人再泪水满裳。有的时候,我也会带上自己的朋友或者恋人,带他们去儿时常去“溪水天桥”,去听听老者和艺术家们对“黄梅戏”的诠释;也会带他们去当地的“文庙”,去祭奠一下严凤英大师的塑像,领略下安庆“黄梅戏”的悠久历史和博大渊深;偶尔也会带他们去拜谒下我儿时的“黄梅戏”老师,虽然他已经老去,但是依旧是那么执着着他心中最神圣的戏曲。
在外漂泊的时候,身边的朋友说,你也是安庆人,你会不会唱“黄梅戏”啊?这个时候,我这才明白儿时父亲对我的忠告:要么不学,学就要学好,不然会给咱“黄梅戏”抹黑丢脸。于是,我站了起来,走起了个台步,摆好身段,唱到:“皇帝走路要象样,大摇大摆莫匆忙啊,莫匆忙!做皇帝要端庄,看人不能太轻狂,两眼盯着人家看,不象皇帝,像流氓,像流氓……”没有等到唱完,我便收下身段,掩面痛哭了起来。朋友顿时很诧异,聚过来安慰我,问我为什么哭泣?我没有回答。而是我的一个好友,他默默地走到窗前,望着天上飘着的朵朵白云,说到:“他,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