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回来话尧山
2010-12-9 10:52:32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尧山也叫石人山,因山上众多石峰酷似人形而得名。闻说此处石峰林立、绝壁诡异、沟壑重生、飞瀑挂川,心中早就想一睹为快了。上周六,有幸随同驴友去了一趟尧山。
车在路上行驶了二三个小时,到达景区门口。盘山公路蛇形而上,因久旱不雨,路旁的溪流几乎干涸,偶尔看见细细的水流在河道中蜿蜒流淌。刚进山这段路可以坐车,但我们选择了走上去,五公里的盘山路虽说还算平整,但坡度较大,走着走着人不觉有些懈怠了。一行人走走歇歇,将近一个半小时才来到山脚下。
登上十几级直陡上下的台阶,经过一座小桥,迎面可见一潭碧水,在初冬和暖的阳光里显得温润如玉,澄澈见底。沿路的溪流都要枯竭了,这水怎能如此的灵动呢?原来这是一池瀑布潭。由于少雨的缘故,山上的瀑布看来小巧秀气,飞珠溅玉一般地从山上冲下,几乎不像一块平滑的布,倒像是一缕缕洁白的云丝,晶莹而飘逸,它们顽皮地在峭壁间飞落,转瞬就钻进潭水融进这汪绿,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了……恋恋不舍地绕过这醉人心扉的潭水,接着就是一磴连着一磴的石阶,直至通天门。
过了通天门,带队的老刘说,我们这次登山的目标是观景台,还有玉皇顶。从地图上看,玉皇顶海拔两千一百多米,比家乡的天坛山还要高,心里难免有些打怵,但既然来了,就不想留下遗憾。沿石阶逶迤而上,不知登了多少个台阶,也不知转了多少个弯,饿了就吃点东西,补充补充能量,累了就坐下歇歇脚,喝几口水,亦不觉太艰难。谁知越往上走,台阶越陡,山势越险,悬崖峭壁,百转千回,不少地方仅能放下半只脚,有时还得手足并用才能勉强爬行。一步一歇,一步几喘,队友们相互鼓劲支持,终于登上了西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上,举目四望,前是巨蛙望天,后有金蟾眺月,左有雄鹰展翅,右是石人拜老君,群山云海尽收眼底,真是个观景的好地方。凭栏而立,山风徐来,侵人体肤,顿生凉意,紧了紧衣襟,远眺云山雾罩,如轻纱缭绕,或蒙在峰顶,或绕在半山腰,神奇缥缈,变幻无穷,宛若梦幻仙境一般。此情此景,不由想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尧山也是如此,同一座山峰,有时看像太白醉酒,扭转脸再看,却又似李逵背母了。角度不同,所见就不一样,心性不同,世间万物都不一样了。
下了观景台继续前行,沿路奇石怪木,让人惊叹不已。这山体和我平日所见的太行山脉大不相同,绝非缓和延绵,而是高耸奇谲。有的拔地而起,直插云天;有的状似屋檐,兀立在道旁,放佛就要塌下来;那些山石真是见所未见,有的如青牛,有的像乌龟,有的似金蟾,有的赛雄鹰;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那些尧山青松,山崖石缝间没有丝毫土壤,不知那松树是如何扎根下去,吸收养分的?只见它们有的凌空欲立,有的笑傲云天,有的旁逸斜出,有的斗寒战霜。它们或拥抱,或并立,或纠结,或缠绵,或参差错落,或比肩争风。最吸引我们的是路旁那棵“寿松”,盘旋虬曲如同一个苍劲有力的“寿”字,大自然的钟灵神秀带给我们诸多感悟的同时,又让我们产生深深的畏惧感,让我们在善待生命的同时更珍惜人生、感恩一切。
越往后山攀登,腿反倒不觉得累了,也许是麻木了吧。快到了,快到了,大家都这样说,终于我们来到了“玉皇洞”前。那是一方狭小的山洞,连我这样的矮个子也得屈身而行,更甭说那些人高马大的男士了。“看见了吗?玉皇神威,欲登顶者,需先弯腰叩拜。”我们相互打趣着,簇拥着来到了玉皇顶。山顶阴凉的风呼呼刮着,寒气逼人,可我们的兴致却十分高涨。头顶是洁净如洗的蓝天白云,脚下是登峰造顶的玉皇极地,望着被我们征服的山峦沟壑,强烈的自豪和成就感充斥着我们的灵魂,所有的困倦疲惫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大家欣喜若狂,争相拍照留念。看,他们做出一个个凌空飞翔的姿势,脸上写满了自信和快乐。在他们的感染下,我也站到了玉皇顶上,飓风卷起了我的衣襟,吹动着我的发梢,仰望着清澄如海的天空,我的心中充满了激情和梦想,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我能摘片云朵带回家吗?女儿一定会喜欢的;我能捎走一缕清风吗?母亲的腿脚就灵便了;我更想储蓄这明媚的阳光给我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定和我一样的开心了;也许我什么也带不走,就让我记下这些美好,回家后讲给他们听吧!
尽管玉皇顶风光独好,终究还是要下山的。踏着阶石,且走且看,可能是刚才的兴奋鼓舞了大伙,脚下的路也好走了很多。不知道是谁的提议,我们唱起了歌,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老歌,有“小草”、“渴望”、“牧羊曲”、“说句心里话”等等,回想起爬山过程中的种种情景,最想唱的也最符合我们心情的当是那首《敢问路在何方》。
人这一辈子,天天都像在爬山,再难的时候也不要怀疑退缩,只需谨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