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博客频道 >> 焦点博文 >> 正文
年的变迁
2011-2-10 11:08:18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小时候盼过年,不光我盼,小伙伴们都盼,就连大人也在盼。因为年对小孩子来说可以穿新衣,可以吃到白面,可以挣压岁钱,可以没有一点家务拖累在外面和同伴们疯上几天,还可以在大人眼皮下随心所遇。对大人来说,可以放下手中的活计,穿着新衣东家出来西家进去,潇潇洒洒地轻松上一个正月。记忆中,年的序幕是从腊八拉开的。那时故乡也煮腊八粥,不过原料土气而简单,红枣、黄米、红豆仅此而已,但吃起来不比现在超市里的“银鹭八宝粥”逊色。吃过腊八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清扫房间、购置年货、做豆腐、蒸馒头,一直忙到大年三十,这年活才算有了一点头绪。
  
  年三十,在故乡不叫除夕,人们习惯称小年。小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贴对联、蒸年糕、包饺子、供祖神。这一天,红红的太阳跃上山头,男人们就开始清洗旧联,张贴新联了。也许是这春联来之不易吧,那可是一个腊月乡村唯一的小学老师忙里偷闲挨门挨户的新年馈赠。尽管憨厚朴实的乡亲们文化素养肤浅得可怜,但他们对春联的较真是无可非议的。这春联要书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书上勤劳节俭、持家有方。猪圈、鸡圈、火灶树木,都要写上相应内容的美好期盼。红火火的春联,红火火的希望,红火火的日子,简单的人生坐标,编织出简单的生活图表。
  
  小年的午餐,要吃年糕。“糕”即“高”,寓意为步步登高,年年登高。每当正午时分,整个村子飘着一股浓浓的油糕味,金灿灿的豆沙糕、素馅糕、马蹄糕、枣泥糕,让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听母亲说,邻居狗哥年三十总要吃上一沙锅豆沙糕,天啊,一沙锅豆沙糕,没有三十个也有二十大几个吧?其实狗哥肚子超大全村人都知道,再大的胃口吃这二三十个豆沙糕说什么也是夸张,他之所以吃这么多也是为了吃出来年的好运气吧!
  
  小年的下午,显出异常的清静,全家人盘腿坐在炕头开始包饺子。男人们一向抡锄头干重活的大手做不得这样的细活,擀片子转不开,包饺子捏不出型,只好给女人揉面球。一年中,只有这时是最轻闲的时候,也是最饱满、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候。细声慢语地梳理盘点着过去一年来的时光,设计构思着未来新年轮中的憧憬,不知不觉中,象征着团圆美满、吉祥如意的年饭成功了。男人们拎着一叠大大小小的花炮到大门外点燃,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招来像小灯笼似的缀满夜空的星辰,也牵引出年的下一个内容。
  
  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除了庆祝日子的圆满,更重要的意图是恭迎老祖宗回家过年。一张褪了色的黑白老照片,一个黄纸黑字的位牌,燃上蜡烛,点上香草,摆上供品,老祖宗就此高就了。接下来便是跪拜先祖,全家大小全员上阵,烧纸磕头,祭奠孝忠,许愿承诺,传承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光耀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人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谱写了泱泱大国人文精神的壮丽篇章。
  
  如今过年,很难找到记忆中的年滋年味了。腊八不再熬粥,偶尔有人记着过腊八,也是顺手牵羊到超市买些八宝粥,虽然原料丰富独特,但走遍中国一个味道,没有地域特色,没有乡土气息,没有浸透普通劳动者汗水芳香的馥郁。散发墨香、折射朴实灵魂的手书春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商厦里做工精致、内容单一的复制品。年糕的味道已渐行渐远,步步登高的希冀已被五花八门的海鲜烹饪吞噬。吃团圆饺子的年俗虽然根深蒂固,但亲手张罗的也越来越少了,各类名牌速冻饺已悄然跻身于年的行列。至于请祖宗供祖先,也只有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家庭中看到了。
  
  今年过年,迁居到繁华的都市,年的感觉越发淡漠了,看不到铺天盖地的红春联,也没有了一拨一拨的亲朋好友来拜年走访,清静得就像囚禁在笼子里的鸟儿。难道优越的生活条件真的能淹没那古老的、传统的、纯朴的、激情的、凸显炎黄子孙聪明智慧、凸显华夏儿女生活热情的年文化吗?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