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博客频道 >> 焦点博文 >> 正文
半坡村访古
2011-3-7 10:54:1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游山揽胜是一种雅兴,寻根访古则又是一番博史之态。六千年前的人类是怎样生存的?东出西安城行半小时车程,我来到闻名遐迩的半坡村。
  
  太阳已西斜,镀上一层黄金色的“人面鱼纹”几何图形大门,显得沉稳和富有美感。四下没有什么声响,我放慢脚步,轻轻踏上石板台阶。迎面下来一群外国中学生,从他们争相交谈的快意神态中,分明看出在这里已有了丰富的收获。
  
  站在参观大厅平台前,六千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尽收眼底。依山傍水的山坡,方圆几百平方米散布着一大片简陋的茅舍,半坡村遗址因此而得名。沿着今天在村落遗址周围修筑供参观的曲径渐行,可以清楚地见到这些茅屋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有半截在地下的,也有酷似地穴的。高低错落众星拱月般地团在一座大屋旁。这是村落首领议事、会聚、居住的地方。每个茅屋中央都掘有一个浅坑,是烧柴火煮食物之处。村落沿山坡低处挖有深5米宽约2米的防御沟壕。壕西是烧制陶器的窑场,壕北是凸凹不平的墓地。半坡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当时掘壕的工具只有石铲,长达几十米的沟壕足以说明祖先们在同自然环境搏斗中掘壕不止的毅力和强烈的生存意识。
  
  据史书载,五六千年前,我国自然界的情况,如山脉走向河流分布,动植物的种类,气候的寒暖,已经跟今天大致相同了。几千里长的黄河两岸土壤肥沃,草地丰茂。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并发展了灿烂的彩陶文化。半坡遗址发现于1953年。它渗透的智慧和凝聚的文明,迄今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为了煮食和盛水,人们很早就学会了制造陶器。半坡人烧制的陶器用品结实厚朴,其中隐秘的科学原理却令今人吃惊,有尊两头尖的汲水瓶,放进水里会自行平倒,灌满水后,又会自行直立,半坡人掌握了重心原理并已运用于生产实践。有组上下两个配套的陶甑,中间有细细的气孔相通,下面煮沸,上面加热成熟。其物造型颇似现代的汽锅,半坡人已学会利用蒸气原理,此技领先于当时世界。
  
  半坡陶器品种多也很精美。烧成的陶器,底子是红色的,图案是碳黑色的。所绘的花纹,有蛙、鸟、鹿等,均生动形象。其中最多见的形象写生,也是半坡村的文化象征之一。艺术源于生活,此是最原始的例证。半坡人已懂得人体装饰,用犬牙串成的颈饰品,显然表现出他们心目中那种战胜自然求生存的力与生活中萌发的美是和谐统一的。
  
  半坡人的劳动工具是原始的,石铲、石锛看上去粗糙,却与近代的大体相似。三角形的箭镞是骨制的,磨的很光滑。有了弓箭,打猎就更有把握了。骨针、骨梭和骨刀不很尖锐,可今天的金属外形也是如此。至于骨头刻制的鱼钩,已带有尖细的倒刺。只是当年制作骨针时,如何能钻出芝麻大的针孔呢?
  
  从遗址内发掘的谷种和菜籽来看,半坡人已定居农耕种植。按当时社会分工,男人狩猎,女人耕作。妇女又是生活艺术的创造者。出土的麻布和草席,构思奇巧,图案秀美,十字形的几何花纹,现实生活中仍在沿用。
  
  立足遐思,一幅原始村落生活图景立刻浮现眼前……人类历史发展历尽沧桑,如今社会已是科技时代、信息时代,人类正在开发地球以外的宇宙。站在半坡村前,人们惊奇地发现,许多科学原理六千年前就已在生活中运用,许多艺术图案渊源于六千年前。原始的智慧和文明至今仍烁烁放光!
  
  感慨中有一丝哲思:空间位置上,半坡村把我们与历史联系得如此贴近;时间序列上,半坡村又将我们与古人间隔得那么辽远。也许人类社会发展太慢了,也许人类社会发展太快了。一捧半坡土,给我带来无限遐想……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