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世界政治地图
2012-10-18 10:56:14 来源:博客天下 我要评论()
缅甸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穆赫塔尔·肯特。
9月10日,可口可乐宣布,首批可乐运至缅甸城市仰光。这是60年来,这种人类历史上最知名的饮料首次直销缅甸。
肯特作为“美国-东南亚国家联盟杰出人士团体”成员访问仰光。“在每个与我们有生意往来的国家和城市,我们的员工致力于创造经济价值,构建可持续的社区,”他说,“我们很荣幸,再次有机会与缅甸民众一道,共创更好未来。”
当天数辆满载着可口可乐的货车运抵仰光之后,开始卸货。肯特亲手将一箱可乐递给仰光一家店铺的女主人,这一幕也成为缅甸重新开放的大历史中,令人无法忘却的一幕。相信,这对可口可乐来说,也胜过耗资巨大的任何商业广告。
严格来说,可口可乐并非进入缅甸,而是重返。历史上,盛产水稻、贵重木材和宝石的缅甸,在属于英属印度时期一度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当时,充满活力、自由开放的缅甸,自然也吸引了正积极进行全球扩张的可口可乐公司。1927年,缅甸当地的所罗门瓶装饮料有限公司,开始在仰光市内配送可口可乐,这种碳酸饮料首次进入了缅甸人民的视野,并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后来随着缅甸被军政府统治,与西方全面交恶,可乐也就离开了缅甸人的生活。可口可乐直销缅甸之前,缅甸本土有从邻国走私的可口可乐,每罐卖到1000元(相当于一个缅甸人一天的工资)。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评论:缅甸政府失去了每年两千七百万美元的税收,这笔收入,缅甸政府并不会置之不理。再之,缅甸也是美国新丝绸之路的重要环节。
随着今年,吴登盛开始改革,美国也逐渐解除了对缅甸的制裁。早在今年6月,可口可乐公司曾宣布,通过其慈善基金会向一个非政府组织捐赠300万美元,用于支持缅甸妇女的经济权利和创造就业机会。吴登盛在9月6日发布的声明中称,可口可乐公司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缅甸投资1亿美元,为当地居民创造2000个就业机会。
不光可口可乐,其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公司也回来了,其已安排人员在缅甸销售部分饮料产品,这使得两大饮料巨头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刚刚脱离军方统治并摆脱隔绝状态的缅甸,两家公司争相占领其消费市场。
从1893年诞生以来,可口可乐就一直是美国经济和文化的象征之一,有人称其为美国的名片,有人称其是世界上永不衰败的公司(股神巴菲特就长期大量持有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两次大战的时候,美国大兵带着可乐、巧克力和SPAM午餐肉走遍世界,也把美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带到各地。有媒体评价“可口可乐进入任何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强有力的象征,可口可乐的瓶子驶向哪里,哪里便会有真正的变化,可口可乐瓶子与资本主义经济没有距离。”
而且即使在和很多美国关系复杂的国家,可口可乐,也总能找到机会率先进入。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时间也是1927年。当时第一次品尝到这种奇怪刺激性黑色液体的,是上海市民。当时可口可乐甚至在上海设立工厂,叫正广和汽水厂。
不过有趣的是,大概因为是一种黑色液体的缘故,可口可乐早期在中国的译名作“蝌蝌啃蜡”,这种奇怪名字导致销路不佳,后改名为“可口可乐”,此中文译名出自著名画家蒋彝教授,现在看来,还是颇有民国风。
由于后来特殊的政治环境,可口可乐也一度离开了中国,在1976年之前,品尝了从国民党军那里缴获的可口可乐的解放军官兵也就成为中国最后一批可口可乐的饮用者。
1976年中美双方互设联络处时,可口可乐的总裁马丁来华盛顿找到联络处,向中方表达希望向中国出口可口可乐。并且向中方联络处“赠饮“。从那以后,联络处的冰箱里就多了可口可乐这种饮料。
到了1978年,经过当时中粮总经理张建华和佟志广等人多方努力,可口可乐与中粮进入实质性接触。在谈判中担任翻译的董士馨回忆说:“当时我们没有中央的红头文件,仅有李先念副总理手写的一张不大的纸条,意思大致是说可以进行此项工作。这张纸条就是中粮引进可口可乐的尚方宝剑。”
1978年,可口可乐撤离大陆30年后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相比中国,在进入苏联的时候,美国两家可乐公司的斗争更载入了商业史册。不过在苏联这个市场,可口可乐是落后于百事可乐的。1959年冷战进入新的阶段。当年10月,作为赫鲁晓夫“美苏缓和”的一部分,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国际展示会,以突出那些在美国十分丰富而在苏联很缺乏的消费产品。
多纳德·肯道尔,当时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敏锐地发现这是天赐良机。他努力让百事可乐成为展品之一,而可口可乐却忽视了这次展出。在展出过程中,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进行了著名的“厨房辩论”。
尼克松说:“我们比你们富有’,赫鲁晓夫反驳说:“我们正在迎头赶上并且会很快超过你们的。”随后在国际记者和摄影师的注视下,尼克松和赫鲁晓夫沿着百事可乐的展位前行,肯道尔挤过保镖们,大胆地把一杯百事可乐递到这位苏联领导人手中,并希望他喝下去。
9月10日,可口可乐宣布,首批可乐运至缅甸城市仰光。这是60年来,这种人类历史上最知名的饮料首次直销缅甸。
肯特作为“美国-东南亚国家联盟杰出人士团体”成员访问仰光。“在每个与我们有生意往来的国家和城市,我们的员工致力于创造经济价值,构建可持续的社区,”他说,“我们很荣幸,再次有机会与缅甸民众一道,共创更好未来。”
当天数辆满载着可口可乐的货车运抵仰光之后,开始卸货。肯特亲手将一箱可乐递给仰光一家店铺的女主人,这一幕也成为缅甸重新开放的大历史中,令人无法忘却的一幕。相信,这对可口可乐来说,也胜过耗资巨大的任何商业广告。
严格来说,可口可乐并非进入缅甸,而是重返。历史上,盛产水稻、贵重木材和宝石的缅甸,在属于英属印度时期一度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当时,充满活力、自由开放的缅甸,自然也吸引了正积极进行全球扩张的可口可乐公司。1927年,缅甸当地的所罗门瓶装饮料有限公司,开始在仰光市内配送可口可乐,这种碳酸饮料首次进入了缅甸人民的视野,并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后来随着缅甸被军政府统治,与西方全面交恶,可乐也就离开了缅甸人的生活。可口可乐直销缅甸之前,缅甸本土有从邻国走私的可口可乐,每罐卖到1000元(相当于一个缅甸人一天的工资)。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评论:缅甸政府失去了每年两千七百万美元的税收,这笔收入,缅甸政府并不会置之不理。再之,缅甸也是美国新丝绸之路的重要环节。
随着今年,吴登盛开始改革,美国也逐渐解除了对缅甸的制裁。早在今年6月,可口可乐公司曾宣布,通过其慈善基金会向一个非政府组织捐赠300万美元,用于支持缅甸妇女的经济权利和创造就业机会。吴登盛在9月6日发布的声明中称,可口可乐公司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缅甸投资1亿美元,为当地居民创造2000个就业机会。
不光可口可乐,其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公司也回来了,其已安排人员在缅甸销售部分饮料产品,这使得两大饮料巨头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刚刚脱离军方统治并摆脱隔绝状态的缅甸,两家公司争相占领其消费市场。
从1893年诞生以来,可口可乐就一直是美国经济和文化的象征之一,有人称其为美国的名片,有人称其是世界上永不衰败的公司(股神巴菲特就长期大量持有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两次大战的时候,美国大兵带着可乐、巧克力和SPAM午餐肉走遍世界,也把美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带到各地。有媒体评价“可口可乐进入任何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强有力的象征,可口可乐的瓶子驶向哪里,哪里便会有真正的变化,可口可乐瓶子与资本主义经济没有距离。”
而且即使在和很多美国关系复杂的国家,可口可乐,也总能找到机会率先进入。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时间也是1927年。当时第一次品尝到这种奇怪刺激性黑色液体的,是上海市民。当时可口可乐甚至在上海设立工厂,叫正广和汽水厂。
不过有趣的是,大概因为是一种黑色液体的缘故,可口可乐早期在中国的译名作“蝌蝌啃蜡”,这种奇怪名字导致销路不佳,后改名为“可口可乐”,此中文译名出自著名画家蒋彝教授,现在看来,还是颇有民国风。
由于后来特殊的政治环境,可口可乐也一度离开了中国,在1976年之前,品尝了从国民党军那里缴获的可口可乐的解放军官兵也就成为中国最后一批可口可乐的饮用者。
1976年中美双方互设联络处时,可口可乐的总裁马丁来华盛顿找到联络处,向中方表达希望向中国出口可口可乐。并且向中方联络处“赠饮“。从那以后,联络处的冰箱里就多了可口可乐这种饮料。
到了1978年,经过当时中粮总经理张建华和佟志广等人多方努力,可口可乐与中粮进入实质性接触。在谈判中担任翻译的董士馨回忆说:“当时我们没有中央的红头文件,仅有李先念副总理手写的一张不大的纸条,意思大致是说可以进行此项工作。这张纸条就是中粮引进可口可乐的尚方宝剑。”
1978年,可口可乐撤离大陆30年后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相比中国,在进入苏联的时候,美国两家可乐公司的斗争更载入了商业史册。不过在苏联这个市场,可口可乐是落后于百事可乐的。1959年冷战进入新的阶段。当年10月,作为赫鲁晓夫“美苏缓和”的一部分,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国际展示会,以突出那些在美国十分丰富而在苏联很缺乏的消费产品。
多纳德·肯道尔,当时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敏锐地发现这是天赐良机。他努力让百事可乐成为展品之一,而可口可乐却忽视了这次展出。在展出过程中,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进行了著名的“厨房辩论”。
尼克松说:“我们比你们富有’,赫鲁晓夫反驳说:“我们正在迎头赶上并且会很快超过你们的。”随后在国际记者和摄影师的注视下,尼克松和赫鲁晓夫沿着百事可乐的展位前行,肯道尔挤过保镖们,大胆地把一杯百事可乐递到这位苏联领导人手中,并希望他喝下去。